当前位置:开云手机官方网站 /校友心语 / 正文

校友心语

桃熟流丹 李芬溢香——写给我们田径专业的恩师们
作者:丁英俊 编辑:体育学院 文章来源: 时间:2022-06-03 浏览:

一直以来,总想给我大学期间教我们田径专业课的几位老师写点什么,可如今我这个学生辈的都退休好几年了还一直没有动笔。想来真是有点惭愧。为何要专门写田径专业老师呢,这里边还是有点历史渊源的。

我们大学时期的培养方案是两年半普修,一年半专选。普修时田径是必修课,专选时我又选了田径专业。所以,大学的四年时间都有田径专业老师持续授课。我毕业留校任教后也是留在田径教研室,而这个教研室人数最多时曾有17位老师。因此,受田径专业老师的教益无疑是最多最深的。

时光流转,白驹过隙,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师形象一直萦绕在脑海,求学时的学习情景历历在目。过去也时常想到抽空写写过去,感恩老师,可没有合适机会与平台。恰值今年学校建校110周年校庆,学校和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怀旧平台和感恩老师的征文。于是学生时期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涌上心头,对那个时代的感怀,对母校的感念,对老师的感恩,促使我拈笔为缰,策马驰骋,任记忆的细流汩汩流淌。

我们这一届是77级,是十年文革浩劫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生。我们上学时,教我们田径课的老师年龄较大的40多岁,年轻的也就是30岁左右。那时的老师穿着都很朴素,与我想像中的形象一点也吻合不起来。因为那时的人们几乎都没怎么出过门,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开学报到那一天,我坐在去学校的长途公共汽车上,心里还想像着大学的老师应该是这般模样:年纪长的老教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手持文明棍(即拐杖);中年教师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发亮向后梳着大背头,眼戴金丝边眼镜;年轻教师容光焕发,西装笔挺。因为当时对大学的所有认知,都停留在很偶然看过的小说片段中的描写。可到了学校一看,无论是谁,穿着都是基本一致的灰绿蓝。老师朴素的装束与其他任何人都毫无二致。说这些,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那时的的确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当时,教我们田径课程的老师有王南森、陈则端、周鸿池(已去世)、徐书义(已去世)

、张化中、王军祥(已去世)、宋允清、时金钟、邢北辰、舒英等。这些老师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由于田径运动的特性,每位老师教的项目各有分工,大体是按跑、跳、投来划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老师。所以,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教过每一个班。因此,我们与每一位老师都比较熟悉。

‌毕竟我们这一届是中断11年之后的第一批高考学生,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的积极性自不待言。老师们也是再度焕发青春,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把他们因文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毋庸讳言,那时的学习氛围那可是相当地好,可以套用一句话,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根本就不用督促,每天早晨和下午,同学们自觉在操场训练的比比皆是,争相创造优异成绩或高质量掌握运动技术。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我们的老师对同学们的悉心呵护和严格要求。

王南森老师好像永远都是那种慈祥和蔼、面带笑容的模样。但课堂上的王老师却是有板有眼,条理明晰。似乎从没见他大声说过气话。当时王老师40多岁,可做起示范动作来用身轻如燕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本来王老师就属于体型痩削的类型,所以做后蹬跑、高抬腿、车轮跑以及跳远等动作时,特别舒展轻盈,给学生们视觉以很大享受。王老师的课永远是充满温馨的,讲解的语言很清晰准确,绝不拖泥带水,学生们都很喜欢上王老师的课。对于我们那几届学生来说,难以忘怀的是王老师家的馒头、红薯和开水。大多数同学都光顾过王老师的家讨水喝。其原因一是因为王老师待人和蔼可亲,二则是王老师的宿舍就在田径场东跑道护栏外约两米的地方有一间房子,也就是十几平米,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学校,夫人带着其他孩子还在老家乡下。一日三餐还得自己张罗。正因为距离操场咫尺之遥,同学们训练累了、渴了甚或饿了,顺道王老师屋里打点牙祭是常有的事。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还清楚地记的王老师的热忱和关爱。学生们也都觉得到王老师屋里是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我到大学后的第一个冬训,是跟着王老师训练的。他安排训练计划时,是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有很强的实效性。他还时常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从不硬性施压。这样,反而在客观上激发了同学们的训练热情。一个冬训下来,我们的运动成绩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王老师如今已近90高龄,但耳聪目明,身板硬朗。我们衷心祝愿王老师健康长寿。王老师,学生们都爱您!

当时学生们对陈则端老师的印象,大都认为陈老师严格、严谨、严肃,其实后来我们做了教师之后,才真正明白了陈老师是把对学生高度的爱和热情都浓缩成了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课堂上的陈老师,总是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课外的辅导与训练更是不论早晚。那时所有的教案、讲稿和辅导材料,全部都是手写的,这方面陈老师的文字量应该是最大的,学生们都争相抄录陈老师的教学材料,她也总是给予大家悉心教导。我们都从中受益匪浅。陈老师是改开后我省最早的国家级裁判之一,当郑州举办比较重要的赛事时,陈老师利用当裁判长的机会,给我们田径专选班的学生创造条件,把我们也调派到这些为数不多的比赛上进行裁判的实习工作,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当时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大家都非常珍惜。由于受条件限制交通不太便利,比赛结束我们从郑州回来已是深夜,公交车已停,我们都是从火车站一路且说且唱地步行回到学校。现在每每忆起这些事,不仅感慨万千,真是时代不同了。而我们跟着陈老师做裁判的经历,的确使我们的能力和视野都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周鸿池老师是时任系领导之一,但一直是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周老师多才多艺,除了体育专业技能,还会拉二胡,会书法。周老师的课很有激情,方法手段也常出新。他的课技术与理论并重,讲起理论来,常常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周老师善于采用口诀教学法,简明扼要,切中要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理解和记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周老师的课。周老师对年轻人关爱有加,循循善诱,不吝赐教,他的文稿、教案经常被学生借阅,至今我还保留有当年抄录周老师的理论讲稿和教案。可惜的是周老师英年早逝,50多岁就不幸离世,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损失,也是我们学生心中的悲痛。周老师,您在天国可好吗?学生们都想您了!

徐书义老师主要分工负责教授投掷项目,即三铁加标枪。徐老师技术娴熟,理论亨通。稍微发福的身材在田径场上也很抢眼。除了上课,那几年田径代表队的所有投掷运动员都是由徐老师一个人带着训练。而且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正是由于徐老师敬业爱岗,对学生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徐老师对晚辈后生,常常坦言善告,直言不讳,发乎内心。多年后学生每提及这些,还发自内心的感谢徐老师。笔者当年也多次聆听徐老师的教诲,真是获益良多。虽然徐老师已仙逝,但我们永远怀念他。

张化中老师是几位老教师中年龄稍小一点的,也是40出头。我们上学时,他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从上海体育学院调动回到开封。张老师上课嗓门大,底气足。只要他在田径场,就能经常听到他的口令和声音。“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是他的标志性语言。张老师以教授和训练中长跑和竞走为主,这是非常耗神费力的项目。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带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他训练的一位队员参加5000米比赛,很有夺冠实力,由于赛场管控,教练员不能进场,他就在田径场护栏外的一个角落站着给队员加油鼓劲。为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他不由自主地一支连一支抽烟,结果,队员跑到终点并成功夺冠,他的一盒烟也抽光了。这说明了张老师作为教练员是多么钟情于他所从事的事业,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运动竞技场上充满竞争和压力。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往事也都真正成为云烟了。可那些云烟还一直漂浮在我们心头。

还有几位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不久,正是青春焕发的年龄。王军祥老师(已过世)的粗犷豪放,对技术重点善于把控;宋允清老师细腻温和,孜孜不倦,对技术精益求精;时金钟老师勤奋钻研,求真务实,对教学训练深耕细作。时老师也是我的专项带队教练,有两年多的时间,由于时老师心细周全,谨严认真,我的专项成绩也获得很大增长和突破;邢北辰老师既是我们七七级的辅导员,还担任我们的田径课,可以说对我们了如指掌,所以上课也是顺风顺水,得心应手;还有一位舒英老师(后来调到外省工作了),主要教女生班的田径课,也是非常的认真负责任。这些老师,在那个年代,都以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精心地施展着他们的才华,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并因为年龄差别不大,与我们同学中不少人书写了亦师亦友的师生佳话和友好篇章。

铁塔的铃声始终回荡,礼堂的雄姿依然雄壮。百多年弦歌不辍,薪火传代代辉煌。河大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河大人有情义也有担当。我们感怀曾经的岁月,因为校园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塔云里漂浮过我们的梦想。我们感恩老师,是他们的辛勤耕耘使无数学生实现了愿望。桃李芬芳累累硕果枝头挂,学子铭恩在心悄然润化。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再回眸,今非昨。风雨兼程共苦甘。倏忽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师们都老了,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也全部退休了。可上学期间的很多事情还恍如昨天。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段经历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很多人的命运在那个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感恩那个时代,感恩老师,当然更感恩给那个时代带来巨大变化的人。人们常说,人生如梦,我们希望我们的梦里经常有老师们的身影,更希望健在的老师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也希望已经仙逝的老师在天国能倚松伴鹤,悠哉乐哉!

——体育学院77级学生 丁英俊

2022-5-22

作者简介:

丁英俊,男,教授。系开云(中国)官方1977级学生,1982年元月毕业留校在田径教研室任教。1999年调入公共体育教研部工作,曾担任体育部主任,校体委副主任。社会兼职方面曾任河南省田径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田径协会副主席、学生体育总会篮球协会秘书长、河南省校篮办常务副主任、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CUBA组委会科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是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田径裁判。曾出任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技术官员,获得“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大学十佳教工”等荣誉;是河南省第一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66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自1997年开始,连续3届当选开封市顺河区人大代表,1998年——2018年连续担任开封市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地 址:中国.河南.开封.明伦街, 475001

电话: 0371-22866474

内线:8888

版权所有 开云(中国)官方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