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开云手机官方网站 /校友心语 / 正文

校友心语

“学生眼中好老师”征文活动系列作品(三)
作者:刘保明 编辑:体育学院 文章来源: 时间:2022-05-12 浏览:

我眼里的好老师:高凤山先生

母校110周年校庆的消息传来,在我心里掀起层层涟漪。一晃,离开母校已经37年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母校的一草一木,想念培养教育我的恩师们。

这几年,我写了一些回忆性文章,其中有我和凤山老师交往的难忘岁月,这些文章,收入到我的散文集《丁酉记》里。从一个好老师的角度写凤山老师,是我情不自禁在做的事情。

我和凤山老师牢不可破的师生情谊迄今已有40多年了。40年来,我难忘凤山老师对我的恩情。

1978年,我考入河南大学体育系。入校不久,我就认识了凤山老师。1981年,凤山老师当助教,为我们试讲《体育理论》课程的部分内容。这门课毕业考试时,我考了97分,是全年级第一名,因为这个分数,我与凤山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不到一年,我又被调回母校,分配到体育理论教研室,与凤山老师成为同事,朝夕相处。1985年,我调到北京工作后,与凤山老师始终保持着联系,我每一个阶段工作和生活情况,都要向凤山老师汇报交流,如果隔一段时间没联系,彼此都十分挂念。现在使用手机方便,联络更加密切了。

在我眼里,凤山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凤山老师总是心里想着别人,做事先人后己。

1983年5月,我刚调回学校不久,全国高等师范院系体育系(科)《体育理论》教材编审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邀请教研室主任南薰老师参加。当时,南老师觉得这个机会十分难得,考虑到凤山老师教学正需要了解教材编审情况,于是拟请凤山老师参加会议。凤山老师得知后,随即提议请我参加比较好,凤山老师说:“保明刚调回学校,更需要了解当前《体育理论》教材编写和研究情况,这样可帮助他早日走上讲台。”南老师欣然同意了凤山老师的提议,决定由我代表南老师参加会议。

我接到会议通知后,喜出望外。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当时全国师范院系一是没有一本突出师范特点的《体育理论》教材,二是正在使用的体育学院编写的教材问题很多,这门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能够了解这门教材编写进展以及有关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和研究十分必要。凤山老师高兴地对我说:“这是南老师和系里对你的重视,要珍惜这个机会啊!”听到凤山老师的话,我内心充满了感激。

参加这次会议的结果,一是熟悉了“体育理论”这门课的知识体系;二是在全国第一次高师院(系)《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成员署名里永远留下了我的名字;三是在这次编审会议上,我认识了全国各院校体育理论专家学者,其中就有我的恩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林笑峰先生。更有缘分的是,会议安排我与我国学校体育著名学者王伯英先生住在一个房间,这为我和伯英先生日后的友谊打开了一扇门。

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很开眼界。会里会外,满眼都是崭新的内容,一张张新面孔、一页页新书、谈论的新话题、正在做的新事情,我从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在书上看见过。尤其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站在了学术高地,毫不费力地进了“圈子”。大学毕业后,我追求的不就是当一个学者、走进学术“圈子”吗?因此,这次会议给我带来的巨大惊喜是无法言表的。

会议结束回到学校,我详详细细地写出了一份汇报,花了两个小时,认认真真地向南老师和凤山老师作了汇报。听了我的汇报之后,南老师欣慰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细致、全面的参加研讨会的汇报,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凤山老师高兴地补充说:“我们并没有让保明写出文字汇报材料,是他主动地写出来的。保明很用心,这个材料很有价值。”凤山老师不失时机地夸奖和扶持关爱青年教师,极大地激励我要努力备好这门课。

凤山老师把这个机会让给我,这对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之大,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准确地说,我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正是从这次会议起步,才有了后来一步步的深入。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南京回来不久,南薰老师和凤山老师又通知我,有一个进修名额,教研室研究决定把这个名额给我,地点是东北师大体育系,指导教师是林笑峰先生,内容是研究生课程《现代体育方法学》,时间为一年。我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受宠若惊,我回到学校后还没有为系里做任何贡献,这就接二连三地把这么好的机会都给了我,真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内心充满感激,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进修机会。后来得知,我这次赴东北进修,又是凤山老师的提议。

1985年11月,我接到北京的调令,要求我一个月内办完调动手续,如期上班。这时,我还有一阶段的课没有上完,如果上完课再去报到就过了调令要求的期限,怎么办?我很为难地来到凤山老师家,求助凤山老师。当时凤山老师正在发烧,头上盖着湿毛巾,躺在床上,显现出很难受的样子。凤山老师看到我来家里,吃力地从被窝里坐起来,听我说明情况。我的调令来这么快,凤山老师没有思想准备,当他听完我的情况后,果断地对我说:“你放心去吧,剩下的课我接着上,内容我都熟悉。”听完凤山老师的话,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真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感谢凤山老师,我深深地向坐在床上的凤山老师鞠了一躬,表达谢意。次日,我怀着愧怍和感恩的心情告别凤山老师,顺利北上。

这桩桩件件的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凤山老师的为人,他是那样无私、善良,犹如亲人一样呵护和关爱着我以及像我一样工作和生活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笑峰先生两次对我说:“高老师是个好人!”

林先生一句话,概括出了凤山老师的人品。林先生是我国著名体育学家,中国高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誉为我国“体质派和真义体育派”的带头人。五十年代,林先生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内蒙古草原参加劳动改造,受尽了苦难。在七、八十年代的体育学术讨论中,由于林先生始终坚持SPORTS不是体育,把竞技教育与身体教育(体育)分开的观点,被认为是全盘否定了中国体育30年伟大成就,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受到学术上不正确批判,通报传遍全国,并被暂停授课。重压之下,林先生放弃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职和户口,于1984年南下到广州华南师大任教。我正是在这一年,来到林先生身边,跟随他学习体育方法学。

凤山老师十分敬重林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不畏权势的学术精神,敬佩林先生博大精深的学问。1984年秋,林先生在危难时南下途经北京,几家高校领导虽然同情林先生,但不敢接待,生怕惹火烧身。凤山老师知情后,热情地把林先生接到了开封,并安排林先生先在自己很不宽敞的家里住下,然后找系领导汇报情况和想法,希望学校能把林先生留下来。

系领导对林先生很重视,热情地把林先生从凤山老师家里接出来,安排住进学校招待所。随后,系领导找学校领导汇报。很快,校领导来招待所看望林先生。经过座谈,校领导了解到林先生的情况和想法。午饭是学校接待的。第二天,校领导及时回话:“河大作为内陆省份,没有更开放的聘任条件,接收林先生必须办理正常调动手续。”

开封是留不下了,林先生只得默默地告别凤山老师,只身乘车前往上海华东师大。华东师大黄震先生是林先生多年好友,也是林先生学术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有心留住林先生在华东师大任教,无奈“利剑不在掌”,不能给林先生安身之处。正在这时,时任华南师大体育系党总支书记、后任华南师大党委书记的杨文轩先生,怀揣着调令从广州飞来上海,不管不顾地把林先生接到了广州。于是,林先生有了家。后来,林先生向我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那时是有家不能回,去处又不定,没有着落。高老师是个好人,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真心实意帮助我。”

七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我去委员驻地看望林先生,先生又提起他当年南下的往事,林先生深情地再一次对我说:“高老师是个好人,他像亲人一样对待我,我很感激他。”林先生是知恩图报的人,他知道,我是凤山老师的学生,他有意要我把这句心里话传递给凤山老师。

凤山老师说:“林先生走后,我心里很长时间一直不舒服。”他就是这样一个宅心仁厚、豪情仗义的人。

现任教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余南逸说:“高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他更像是一座灯塔,引导无数后人走向美好!”

余南逸是2009级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今年是她在澳大利亚第九年,在位于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任教第六年,学术上初有成就,也已经成为很受学生欢迎的年轻老师。她在回想自己从一个留学生走上学术道路历程时,很有感触地写到:“我的人生轨迹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改变的呢?”

2009年她高考第二次失利,对她打击极大,后来由于填报志愿毫无准备,又导致志愿录取接连失利,第一志愿以一分之差落榜,调档到了河南大学护理学院第二次补录。而她对护理专业极度不适应,准备第二次复读。父母亲怕她走入极端,就劝慰她,先录取,再想办法换个专业。余南逸是湖北人,在河大没有一个熟人,凭空换专业简直是痴人说梦。几经周折,护理学院拿出意见,同意转出,前提是国际教育学院同意接收。她至今还记得,凤山老师签字“同意转入国际教育学院”时对她说的一句话:“河南大学是个可以读书的地方,要好好学习。”

转入国教院,使她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她在给凤山老师的一封长信中这样写道:“依稀记得,除了教师节,每当我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发短信给您。现在想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芝麻大点的小事都会去问您的意见,丝毫没顾虑到您院长的忙碌和严肃。不过更令人难忘的是,每一次您都耐心地听我讲述我微不足道的困惑,然后给予我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当时面临大四考研的择校和专业选择,征求您意见。当时您收到短信后,居然很快就给我回了电话,告诉我您在海外考察,不方便聊太多。于是,给我引荐了当时工管院资深教授,让我直接去问他专业角度的建议。当时我受宠若惊之余,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感动。而您对学生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一直影响我至今。”

余南逸深情地写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看来,高院长您就是这样一种‘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态度,以身作则地用您的一言一行,来影响着您的每一位后辈。我真的感觉十分荣幸地在我人生重要节点上,遇见了您,改变了我的人生;而在我每一次微不足道的沮丧中,也获得了您的指引和鼓励,潜移默化了我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重大节点只有那么几个,可往往是生命中那些一点一滴的善意和支持,才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坚强、丰富而又有意义。”“我常想,我该如何报答那些生命中的善意和温暖?我该如何感激高院长您的滴水之恩?如今我也为人师,站在三尺讲台,面对海内外莘莘求学之子,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极了当年的我。或许,最好的报答就是将您这份态度和爱心,如您一样,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为这世界,送去所有可能的光亮。”

我想,余南逸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凤山老师许多学生的心声。几十年来,凤山老师正是以他对每一位学生的挚爱之情,温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校友但斌说:“师从于德高望重的高凤山先生,何其有幸!”

2020年7月30日,1986级体育系校友、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向学校捐赠1699万元人民币,设立“河南大学东方港湾高山创新奖基金”,用于奖励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

但斌在微博中说,为了支持我的母校河南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向母校捐赠了1699万元,同时以河大、公司及我的恩师高凤山先生名字中“高、山”二字共同命名,将该项捐赠财产命名为“河南大学东方港湾高山创新奖基金”,该项基金将作为在校本科生学术科研的奖励来源,并设立“河南大学东方港湾高山创新奖学金”,以奖励“在校期间,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校规定的二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但斌在校期间,喜欢听凤山老师的课,课后交流多。大二的时候,他在听完地理学课程后,发现体育与地理关系密切,认为应当探索研究,在凤山老师的指导下,不久,他就写出了一篇论文“体育地理学探析”,经过修改正式投稿,最后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他善于学习,独立思考,本科阶段就能自主选题,进行开创性研究,并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这在本科生中是不多见的。

但斌说:“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有此做法,一方面源自我长久以来感恩母校用心栽培之深情,另一方面更是深深佩服恩师高凤山先生大师风范,希望能够以绵薄之力传承他一贯葆有的珍贵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也能够为恩师致力推动河大成为国际知名院校,教师全部国际化、博士化的梦想添砖加瓦!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之一,河南发展好了,也是中国之福,河南真的很需要好的大学,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在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启动仪式上,但斌发言说:“我始终感念,能在自己的青葱岁月中求学于朴实严谨的河大,师从于德高望重的高凤山先生,是何其有幸!能在毕业31年后为母校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并见证其蝶变时刻,是何其荣光!无论是捐资设立‘河南大学东方港湾高山创新奖学金’以奖掖优秀学术科研后学,还是捐赠支持母校校园美化工程—包括河大龙子湖校区的‘缤纷大道’、铁塔湖畔的‘缤纷两岸’以及‘玫瑰苑体育馆’的设计和建设,都来自最初那份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能为母校和养育我成长的故土,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让市民和一代代莘莘学子留下他们生命中某一刻美好、温暖的记忆!”但斌的善举,表达了他对母校和恩师满满而深重的情谊。

现任河大党委书记卢克平有诗赞到:“同志凤山,又红又专。爱生如子,生生平安。有生如但,创业维艰。巨资助学,义薄云天。”虎年,卢克平书记又写诗赠予但斌:“但斌文武全,善行积高山。山高人为峰,后学再登攀。”这些热情洋溢的诗句,不仅是对但斌的肯定,更是对凤山老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高度赞扬。凤山老师像高山一样以身垂范,引导和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凤山老师说:“但斌是咱河大培养出来的好学生,我个人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

当学校网站记者采访凤山老师时,凤山老师不无深情地说:“在河南大学,包括体育学院,有很多优秀老师,像老一代闵倜老师、刘汉卿老师、寇振声老师、王南森老师、陈则端老师、王起然老师、蔡芳川老师、王崇喜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们孕育了优良教风,培育了一代代优秀学子。这种传统代代相传,十分珍贵。与我同时代的杨改生老师、王新华老师、丁英俊老师以及比我年轻的一大批同仁,都是秉持着这些精神和传统,默默耕耘在教师工作第一线。在这个教育大家庭中,我一直接受着良好熏陶,也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力争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尽心尽力,多做贡献。”

他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一名好老师,这是我留校之后确立的最大梦想。”

事实上,80年代中期,体育系李宪钧书记就认为,凤山老师适合做管理工作,他多次谈话希望凤山老师先做总支办主任同时兼做辅导员,改行从政。凤山老师经过反复考虑,还是下决心谢绝,继续坚定当个老师。

凤山老师始终关心学校自身建设。2020年12月他在写给体院副院长周珂的信中说:“咱们地处开封,制约因素不少,要创设更加开放的环境,帮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

2019年凤山老师应邀为体院研究生作了“谈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报告,反响很大。之后,2020年,凤山老师亲自邀请自己的学生吴亚初教授回校,为体育学院学生作了一场“体育的专业、职业与人生价值”的报告,到场听讲学生一百多人,很受欢迎。亚初是体育系78级学生,毕业留校任教,后调往华南师大任教,又先后转深圳、上海的两所高校工作,成果颇丰。吴亚初作完报告后,当天夜晚11点多,凤山老师高兴地给我发来短信:“亚初调离河大26年后首次回母校作报告,体院为此提前准备好了网上直播与现场全程摄像,整场报告组织严谨,内容丰富,讲述精当,赢得学生长时间热烈掌声。报告非常成功!”

次日下午,凤山老师将他写给周珂副院长的一封长信转发给我分享,显然,听完亚初的报告,他仍然处于非常激动的状态之中:“保明好!转去的几段文字,是我今天早上开始至上午写给体院副院长周珂的,希望引起关注和重视。有时间也想听听你的感觉。”

“今晨4点多醒来,想起亚初报告竟然再无睡意。浮想联翩,随起而动笔记录下来。1,先就事论事。亚初报告意义特殊,学生非常欢迎,但限于时间与现场环境,没能充分开展互动。事后如能有一定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流,其积极影响与效果将会延续与扩大,以致长远。2,再扩而大。1)当前中国社会迎来重大变革与转折,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黄金时期已经开启,高校办学与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崭新机遇,全面高素质人才成长已成社会迫切需求。2)河大体院正值60年华诞,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开启新阶段,创造新业绩,正在用心规划与设计之中。3)但斌今年又慷慨捐资,创立学生创新基金,支持母校人才培养,受到各界欢迎与好评。如何立足现实,使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正待深入研究探讨。4)国家正式媒体与专业报刊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发表成果、广泛研讨及随时交流的迫切需要。5)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刚好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6)一些网络平台也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范例。如孙青艾老师参与创设的文学创作平台,河大‘铁塔风铃’,体院、国教院的共青团网站,以及异常活跃的众多网络自媒体等。综合以上,使我想到,河大体院能否创建一两个平台,师生共同参与,用于日常学习心得交流,各种文体作品发布,以及多种创新性成果展示与转载,既立足现实又面向长远发展,定位定格准确,名称鲜明响亮,能吸引和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对自身办学与人才培养及促进社会文化进步能产生更大影响?比如,‘河大体育人文思想之家’或‘河大体育人学习创新家园’等。河大体育专业教师、在校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各位校友,不分地域、行业与工作岗位,都可参与。可分设听课心得,读书笔记,文体作品,研究成果,学术见解,工作经验,人生感悟等若干栏目,依法运行,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促进成长,最终形成网络形式历史档案,既利于日常学习与查询,也可用于同行间广泛交流。”

“亚初老师此次报告,能否引发学生许多新的思考,我很想知道。我觉得,咱们地处开封,制约因素不少。要创设更加开放的环境,帮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认清社会大势,加强榜样引领,提高目标定位,增强学习动力,升华认知水平,练硬各种本领,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大胆实践,开拓创新。”

“引进报告非常重要,过后如何消化吸收,切实变为自身的内生动力和成长因子,应当有强化措施。建起人人可以参与,方便查询学习和乐于发言交流的网络平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业余时间更多吸引到学习交流中来,多看,多思,多写,多练,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小步不停,坚韧不拔,就能终成大材。”

我看到凤山老师的微信后,及时给凤山老师回信:“凤山老师好!现在是早上8:20分,刚拜读完您与亚初的长信,令人感动。一是感动您对学校建设始终具有极端热情并充满信心;二是感动您对人才培养极端重视和关心;三是感动您始终站在新时代高度思考教育改革与发展。您的思考非常有份量、非常有价值;您关于学校建设许多建议十分重要、十分务实、十分可行,照您的建议去做,就一定能取得可喜成果。如果说河大之所以不断取得进步,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像您一样热情、聪慧、执着、勤奋、实干、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老师!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当之无愧。”

“亚初演讲一定是成功的。我拜读了他的演讲提纲,感到内容很吸引人,因为他演讲的内容从书本上看不到,从别人那里听不到,都是他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是原创。只有组织这样的报告会,体院学生才能有机会听到这么新鲜的内容;也只有这样的机会,亚初才可以把自己的好东西讲给别人听。写出来的总是没有讲出来的生动。”

“我和亚初都是您忠实的学生,我们的进步和成绩永远都离不开您的教导和帮助,您对我们的教育,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打下一个美好的高等教育基础,使我们个人的发展具备了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使我们都能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地进步。这是我感受最深切的。我借用艾青的一句诗来形容河大师生对母校的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谢谢高老师!”

凤山老师看到我的微信后回复:“保明过奖了,但读着令我十分激动!我是有这颗心的,但未必能出上力。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使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我一直非常重视与保明、亚初等志同道合的各位挚友的交流,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新思想和新知识,更能从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这就是我和凤山老师微信交往的真实记录。我们这几年的往来微信,集中到一起有一大箩筐,可以编辑成一本很有可读性的书。

卢克平书记2015年在《同志凤山》一文中写道:“他是个非常优秀、十分难得的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潮,学校决定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办学,2002年批准成立国际教育中心,任命凤山老师为主任(2003年改为国际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国教院”)。国教院创办之初,人手少,没经验,资源匮乏。开展合作办学,首要的是寻找好的国外合作伙伴,当时好的学校愿意来我国尤其是来内地的很少,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个国外大学,他们往往要价高,要求条件苛刻,谈判常常举步维艰。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出来,学校对对外合作和涉外谈判既不熟悉也不习惯,对国际惯例还不适应,对如何分享合作剩余、实现双赢等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探索中学习。卢克平书记说:“凤山同志勤奋好学,很快就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并大胆开展工作。2002年,学院就成功地开展了与英国的合作项目,在河南省较早地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凤山老师也回忆到:“我1997年由体院副院长调任教务处副处长,先后经历了分管教育研究、教学管理和主持全面工作三个阶段。教育研究使我受益良多。通过对世纪之交世界教育发展动向与趋势的研究,我也参与研究制定了‘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世纪工程’。1999年,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专门讲了‘世界教育发展大趋势’的专题。在介绍了美、日及欧洲等国教育改革动向与经验之后,围绕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教育需要怎么办的问题,重点阐明了走向国际化的迫切要求和教育也是服务的新观念。而这成为我后来主动请缨为学校开创国际教育的坚定思想基础。”

“后来在我退休当年、国教院10周年庆典时,新任院长让我为纪念册题词,我把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经验集中概括为‘中西合璧,育人为本,质量至上,服务先行’16个字。教育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成为引领国教院10年来教学和学生两条战线的工作得以顺利运行并取得突出业绩的重要观念支柱。”

凤山老师说:“创办国际教育,以教学和学生工作为车之两轮,机之两翼,学生层面的大事情、大难题我都亲自负责过问。”

那个时期的风气建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课题与难题。而凤山老师多年在教务管理中的工作经历,为在国教院做好教风和学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他明确提出:“不管社会和学校其它单位风气如何,我希望咱国教院能成为世外桃源,真正做到风清气正,健康发展”。在思想统一又服务先行的基础上,国教院的老师们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积极探索,相互学习,教风良好,一直受到学校各方的好评。

学风建设更是全院上下共同的任务。每到期末的集中考试阶段,围绕考风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学院整体部署要求之后,只要无特殊原因,凤山老师都要参加学生考前动员大会,亲自讲话,讲考风建设对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所以,在国教院创建的10年中,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考风一直优良,赢得全校上下一致公认。国教院这些方面的工作,一直被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视为免检。

卢克平书记在书中回忆说:“在国教院的早期发展中,凤山同志有两点给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一,是他的韧劲,事情再难他咬紧牙,一步一步前行,不气馁不放弃,不叫苦。靠这种精神,困难一个个克服,事情一个个办成,最终成就了国际教育学院的成功。其二,是他的忍劲。国教院刚成立时,既无固定师资又无固定的教学和办公场所,一切从零开始。面对新兴学院,学校内部一些单位的认识、看法和态度也不尽一致,有热情支持的,有给予宝贵帮助的,也有观望和不支持的,甚至有从本位主义出发而设障碍刁难的,所有这些注定国际教育学院的出生和成长是不平凡和充满艰难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凤山同志的韧劲和忍辱负重是国际教育学院成功的基础。不敢设想,如果那时候人云亦云,不敢担当,国际教育学院就很难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一些对外合作项目至少会晚上几年。”

“那时候我眼中的凤山同志,是个严谨、规矩但却缺乏外事经验的干部,我内心并不认为他特别适合这个岗位。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他合作共事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第一印象和判断是错误的,而且是完全错误的。他不仅称职,而且是个非常优秀、十分难得的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在多年合作过程中,克平书记对凤山老师有了全面的认识,他评价说:“作为兄长,他宅心仁厚,对我关爱有加,大有长兄风范。作为朋友,他古道热肠,总是先人后己,是个谦谦君子。”“他是个透明的人,是个有理想气质的人,是个有担当和胸襟开阔的人,是个有韧劲踏实肯干的人。”“他严谨认真的外表里有一颗善良温润的心。他总是心里想着别人,更乐于帮助他人,这一点,熟悉他的朋友都深有感触。”克平书记还说:“凤山同志是个有理想主义气质和奉献精神的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要求不高,吃饭穿衣不讲究,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但却特别喜欢读书学习。”这些真诚而又实事求是的语言,是对凤山老师最好肯定。

凤山老师说:“人的成长与进步,最重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努力。”

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凤山老师先从事体育理论教学,任多年教研室主任,后又走上管理岗位,任体育学院业务副院长3年,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5年,其中在2001年三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时主持教务处工作近1年。2002年,他谢绝学校为他考虑的新职位,主动建议学校创建国际教育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并主动请缨来负责,愿意跟学校立军令状。得到采纳与认可后,凤山老师任国际教育学院院长10年,直至退休,其中还兼任6年书记。他带领学院开创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办学质量、规模和层次在河南省都是首屈一指,也一直获得国内外好评。

在各项工作中,凤山老师也赢得不少荣誉。在体育学院工作期间,凤山老师带本科生体育理论专选班,亲自参与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与高水平经济的发展》课题,就是以凤山老师和学生张占军为主,耿明斋(经济学),刘建中(计量经济学),汪国安(计算机),薛留成(统计学)6人共同完成的,论文被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录取,是河南省高校唯一被录取的一篇学术论文,这项成果被写入全国统编《体育概论》教材,并获得河南省体育科技进步奖。

1997年,凤山老师牵头建设的体育理论课程,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课程;1998年,该课程又成为河南大学4门河南省优秀课程之一。主持了省教委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国家“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先后获河南省体育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1996年获得“体育新苗奖”,并在2001年于海口举行的该奖项设立10周年的庆典中,应邀作为往届中年获奖者代表大会发言。

在学校教务处工作期间,凤山老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和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成功经受住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三校合并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三大历史性课题的考验,带领教务处全体同志,团结一心,艰苦工作,保证了教务工作的稳定和任务顺利完成。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个人、河南大学十佳教工、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两创两争”文明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国际教育学院工作期间,他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大学文明教工标兵、河南省师德标兵,2009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10名师德标兵之一,并作为高校教师代表在表彰大会发言。他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和荣誉,哪一个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2021年10月出版的《开云(中国)官方志(1960—2020年)》记述:“高凤山在近40年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教学认真负责,而又不断创新;工作耐心细致,而又严格要求;为人谦和平易,而又处事果断;双肩担当重任,而又两袖清风。” 凤山老师评价自己说:“我也算是不甘落后的人,见贤思齐,认准的道路和选择,勇于坚持。”他确实做到了。

凤山老师的家庭被评为河南大学为数不多的文明家庭。

凤山老师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用凤山老师的话说:“跃兰对我的影响最大,以致改变了我人生轨迹。”

凤山老师读大学前曾是大队干部,任政治辅导员,跟父老乡亲很亲切,有感情,他大学毕业后,实在不忍看着乡亲们长期贫困,主动提出不参加分配,回乡当农民。回乡后,经过两年努力,实现了粮食产量一年自足、两年有余的预定目标。

1978年元旦,身为大学教师的跃兰老师来到项城,与身为农民的凤山老师结婚,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举动,这对凤山老师是极大关怀和精神支持。跃兰老师患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劳累过度容易头晕,身边无人照顾,是跃兰老师父母心中的担忧。结婚后日子怎么过?为了照顾夫人,家庭团圆,凤山老师于当年夏天,根据省里的政策规定,申请参加了两届在校学生共同参加的省级毕业录用考试,取得了全省专业成绩第一名,被顺利安排回母校任教,终于能与跃兰老师团聚,也开始了新工作和新生活。

几十年来,凤山老师夫妇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凤山老师获得的这么多殊荣的背后,哪一项也离不开跃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凤山老师满怀感激地说:“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和荣誉,都离不开跃兰对我的大力支持和作出的自我牺牲。”为此,她也成为学校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凤山老师和跃兰老师来北京出差并看望我,我把他们安排在我家附近的旅馆里。次日上午,我去旅馆看望他们,走进他们的房间,正看见服务员高高兴兴地跟凤山老师和跃兰老师聊天。服务员看见我走进来,热情地向我称赞凤山老师两口:“您看看您的客人多好啊!起床后把房间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还把热水瓶打得满满的,我干了十几年服务工作,从没有见过像他们这样有修养、又文明的客人,真是好人啊!”我连忙向她解释,他们是我大学的老师,我们河南大学的老师都是这样。那位服务员说:“我喜欢河南人,对人真诚、厚道,有礼貌。”我和凤山老师、跃兰老师听了她的评价后,欣慰地笑了起来。凤山老师不仅在学校为人师表,无论在哪个场合,都严于律己,行为世范,风度翩翩,给人以良好印象。这一点,在凤山老师身上一以贯之。

凤山老师的儿子和儿媳,经同学牵线认识,交往8年正式结婚,全面相知,情真意挚。婚后10年了,从没见他俩拌过嘴,而总是相互支持、体贴与呵护。两人对于对方父母都格外尊重,亲家把女婿当儿子,凤山老师两口视儿媳如女儿。家和万事兴。凤山老师重视家庭建设,不仅形成了良好家风和传世美德,而且也证明了和谐家庭对其成员成长的至关重要。事实表明,凤山老师的家庭无愧于“文明家庭”的称号。

凤山老师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对书法理论也颇有造诣。这也是我俩退休之后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去年建党百年之际,河大《信陵诗刊》第44期封三刊发了凤山老师书写的毛主席词《清平乐·六盘山》书法,作品端庄沉稳、静雅秀气,令人赏心悦目。后又被《开云(中国)官方志(1960—2020年)》一书收录发表。

凤山老师写书法不仅是一种高雅的业余爱好,他写的内容也都是积极进步、激励人们上进的。比如,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最后援引的古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凤山老师看了非常喜欢。两句诗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所描述的墨梅,淡淡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诗,展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充分自信。凤山老师发微信给我说:“我很喜欢这两句诗,内容非常好,书写了多遍。”朋友们看到凤山老师书写这两句诗的条幅,很是欢喜,纷纷向凤山老师索要,凤山老师都热情相赠。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凤山老师生于河南,长于河南,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是河南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育家;他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仁爱宽厚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染着我,这种影响伴随我一生。我打心眼儿里敬佩凤山老师,我庆幸自己遇见了凤山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作者简介:

刘保明:河南大学体育系1982届校友,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2—1985年在河大体育系任教。2002年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农工党中央宣传部巡视员兼《理论研究参考》主编,《前进论坛》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医药养生保健报》社社长。现任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地 址:中国.河南.开封.明伦街, 475001

电话: 0371-22866474

内线:8888

版权所有 开云(中国)官方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